關于太原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397號提案的答復
時間:2022-05-17 來源: 太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號 | 分類 | 其他 | 公開日期 | 2022-05-17 | |
發布機構 | 文號 | 公開時限 |
尊敬的朱德龍委員 :
您好,您提出的“關于優化親賢街商業圈交通擁堵狀況的建議”收悉。經規劃、設計、建設等相關部門討論研究,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市城建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拉大城市發展框架、補齊城市功能短板、解決城市各類頑疾、健全基礎設施等重點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新建、改建、擴建了一大批城市道路和橋梁,實施了多條主次干道拓寬改造、快速化改造、立體交通建設及微循環暢通工程,水電氣暖、園林綠化、雨污水、路燈照明、交通標識、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同步配套,日趨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城市承載力顯著提升;為建設文明開放富裕美麗太原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關于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建設問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為積極有效解決人行天橋(地下通道)短缺問題,規劃設計、住建、城管、交警、同濟大學等單位進行專門研究,制訂了專項措施,分年實施,逐步完善。首先,結合近年來城市道路建設改造,根據交通組織實際需求,同步設計建設了一批人行天橋(地下通道):中環路網同步建設了7座人行天橋、16座地下通道,建設路配套建設了4座天橋,南中環、長風街建成3座天橋;南內環街、學府街等道路改造也同步建設了一批人行天橋(地道)。與此同時,在學校、醫院、大型商場、重要節點路口及濱河東、西路等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的地方又專門建設了一批過街天橋(地道),如濱河東路桃園三巷、濱河西路麗華北街、長風西街市婦幼保健院、澗河路礦機宿舍等處,已建成投入使用。最近幾年,我市計劃每年安排10-20座人行條件建設任務。
至于您提到的在親賢街濱河路入口至建設路口周邊建設人行天橋建議,我們組織設計人員對現場情況進行了仔細研究。
親賢北街北二條巷口、親賢北街北一條巷口,兩處人行橫道相距350m左右,該區域人流密集,周邊區域居民人行過街需求大。通過多次現場查看,擬在佳地花園小區南門附近新建人行天橋,代替親賢北街北二條巷口、親賢北街北一條巷口兩處人行橫道。
二、關于立體停車場建設問題
201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開始進一步加大力度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并將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納入民生工程。針對停車場用地、機械立體停車場等單獨出臺文件明確相關事項和鼓勵政策。2019年9月,為進一步推進立體機械式停車設備的安裝、使用,市住建局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太原市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設置使用實施意見》,明確各部門職責,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2020年3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出臺《關于城市停車場用地配套政策若干暫行措施》,明確停車設施用地的土地供應、容積率獎勵、配套建設等政策。
近三年來,通過政府主導,廣泛吸引龍投公司等社會資本,利用城市建設拆遷騰空邊角地建設獨立立體停車設施,山大二院西立體停車場、并州東街西立體停車場、雙龍巷立體停車場、敦化南路立體停車場、山佑巷立體停車場、太鋼工人俱樂部立體停車場等一批立體停車場已投入使用,極大緩解了醫院、商圈及老舊小區的停車難問題。今年計劃繼續委托龍投公司完成5個立體停車場的建設任務。
下一步,我市將按照省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完善規劃,優化布局。既補舊賬的短板,又確保不欠新賬,對停車設施專項規劃進行適應性、超前性的謀化和補充完善。二是完善細化保障措施。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大政策的保障力度,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投入建設行列。三是繼續加強停車場建設。以需求為任務,集中在主城區,商業區、學校醫院周邊,公園及人員密集等供需矛盾突出的區域,因地制宜的進行平面、地下、地上的立體公共停車設施建設。
至于在親賢街商業圈臨街建筑建立立體停車場問題,規劃、設計等部門及龍投公司正在進行選址、勘察設計等準備工作,待條件具備后組織實施。
您提出的建議,具有很高參考價值、指導意義,下一步工作中我們還將進一步認真研究,積極采納。
以上答復您是否滿意,如有意見,敬請反饋。
感謝您們對政府城市建設工作的關心與支持,并歡迎提出更多寶貴意見。
此致
敬禮
二〇二二年五月十七日
部門負責人:王 海 生
處室負責人:李 智 斌
承 辦 人:陳 亞 忠
聯系電話:5625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