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街片區和解放路改造:老街道換新顏
時間:2020-08-12 來源: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索引號 |
012187116/2020-00023 |
分類 |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
公開日期 |
2020-08-12 |
發布機構 |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文號 |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鐘樓街片區改造工程、解放路改造工程自開工以來,其工程進度備受各界關注。8月9日,鐘樓街片區和解放路改造現場,一派緊張繁忙的施工景象,機器隆鳴中地下管網敷設、道路鋪裝、人行便道硬化等工作都在開足馬力、加緊進行。
鐘樓街片區:千年古街鳳凰涅槃
鐘樓街是我市歷史最悠久的繁華街市之一,是我市百余年來的商品集散中心,與柳巷、橋頭街、柳巷南路成“十”字銜連。目前,鐘樓街片區改造工程涉及的路網改造、拆遷及沿街建筑的修繕和修復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為落實傳承太原府城歷史文化,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的最新要求,迎澤區政府對鐘樓街片區從“減容、增綠、提質”三方面進行改造,從而展現鐘樓街片區千年歷史古韻。
鐘樓街片區涉及鐘樓街、靴巷、南倉巷、醬園巷等25條小街巷,總長度約5.6公里。鐘樓街現有道路下方的供水、供熱、雨污水等管線非常復雜,存在承載能力不足等問題,制約了鐘樓街片區的整體發展。此次改造,鐘樓街片區的地下管線將一次性配齊,實現雨污分流,提升排水能力,消除大雨過后的城市內澇現象。同時,空中的高壓線、通信線纜也將全部入地。改造完工后,道路上空將看不見一根線纜。
鐘樓街片區改造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鐘樓街片區地下管網工程已完成90%、人行便道工程已完成70%……預計11月底可基本完成市政配套工程,為之后鐘樓街片區整體改造奠定基礎。
作為我市傳統商業街區,鐘樓街片區保留著一批清代、民國及20世紀50年代的建筑,更有益源慶、恒義誠甜食店(老鼠窟)、華泰厚等老字號集聚,歷史悠久,遺存豐富,承載著太原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價值。
在“鐘樓街保護更新建筑”施工方案牌中,市民可以看到,開明照相館、國民日報社、百年郵局、大寧堂等百年老建筑通過此次改造將呈現出全新的民國風貌。
整個鐘樓街片區還將重點打造12條步行街,而鐘樓街將成為步行街中的“主角”,并串聯其他11條各具特色的步行街。改造中,鐘樓街的整體風貌建設將因地制宜,分片改造,循序漸進,分期實施,達到重塑城市記憶、恢復街道原有的肌理、傳承歷史文脈、體現時代風貌的目的。最終,鐘樓街片區將被打造成為一張代表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解放路:老街大變樣文化再傳承
平坦寬闊的雙向八車道,府城外設置了現代化的高架橋……目前,解放路改造工程已初具規模。
解放路是我市老城區溝通南北的重要主干道,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雖然歷經多次分段改造,但交通能力一直未進行大規模擴容,車道少、通行能力弱,道路承載能力已遠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要。
此次解放路改造對進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優化城市路網具有重要意義。解放路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介紹,改造工程啟動以來,三個標段的工程都在有序推進,截至8月9日,道路改造工程完成80%,管網敷設工程完成80%,橋梁建設工程完成82%,工程預計9月底竣工。
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交通二所副所長牛振龍介紹,在解放路下規劃的地鐵2號線,經過5年建設將于年內實現電通及試運行。此時同期改造解放路,有利于實現道路與地鐵換乘的無縫銜接,提升主城區道路通行能力,改善沿線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條件,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解放路改造工程南起南內環街,北至花園后南街,全長8公里,規劃紅線50米。”牛振龍介紹,工程著重實現提升解放路的通行能力、管網負荷、街景品質、多種交通方式接駁能力以及安全性和舒適性。在北大街、勝利街、北中環街設置高架立交橋,強化道路的通行能力,減少擁堵時間。地面道路采用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全分離形式,確保安全舒適;合理利用公交、地鐵等,打造全方位立體交通,最大限度地發揮地鐵的大運載和疏散能力。同時,保留和保護解放路周邊具有歷史傳承印記的建筑,做到管線入地,亮化建筑,形成融合歷史及現代的商業圈及居住區,提升解放路的道路品質,改善城市環境。
鐘樓街片區改造、解放路改造都被列為2020年我市重點工程,反映出我市深入挖掘歷史積淀,將經濟發展、人居環境、城市風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努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全媒體記者 郝曉煒